标题:知识的本质 出处:Felix021 时间:Tue, 24 Apr 2012 01:10:51 +0000 作者:felix021 地址:https://www.felix021.com/blog/read.php?2078 内容: 转载自 武城路下段 By 宋大妈 http://dharmasong.net/2012/02/642.html 知识的本质 抓住知识的本质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。 从数量上说,现代社会的“知识”有两个特点,第一是“总量大”,第二是“增长快”,这两个特点合在一起就是过去常说的“知识爆炸”。但知识还有另外一个特点——相比表层知识的庞大数量和几何式增长,知识的核心部分的发展要平缓得多。 以计算机领域为例,虽然计算机是二战以后发展最快的领域,但著名的黑客Paul Graham却说今天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思想上和20世纪50年代并没有什么不同;在经济学领域,无论涉足到那一个分支,都无法离开亚当·斯密这个根本;在管理学领域,尽管各种工具、方法层出不穷,但像价值链分析这样的方法仍然根源性的;而从更大的范围上讲,思考问题的方式、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相对稳定不会过时的;甚至知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,并且这些规律同样是相对稳定的。 这些知识中相对“不变”的部分恰恰是知识中最关键的部分,一个人知道很多表层的知识,我们只会说他懂点“皮毛”,只有他掌握了“不变”的知识,我们才会认为他有“学识”。而另一方面,由于知识的总量太大了,如果没有这些“不变”的知识,学习和创造就会成为不可能的事,我们常说“触类旁通”,其基础就是“不变”的知识。 上面说的道理并不复杂,但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见到的懂点皮毛的人要远远多过功底深厚的人,究其原因,我觉得有以下几个: 首先,相比表层知识的具体,知识的本质部分总体上是相对抽象的。理解知识的本质,其难度比认识表层要高得多,陡峭的学习曲线经常会让人望而怯步; 第二,相比表层知识的“有用”,知识的本质部分往往很难立刻发现其实际用途。这并非功利不功利的问题,而是眼光的问题,追逐长远利益的人和只看得见眼前利益的人对“有用”的认识往往是大相径庭的。但眼光长远的人之所以受到普遍的尊敬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社会的少数。 第三,知识的本质经常会落实在一些常用、普通也因此容易被忽视的概念上,因为这些概念太常见了,我们经常以为自己懂这些概念,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的。比如经济学上最基本的成本、价格这些概念,现在随便看个报纸、听听新闻都能遇到很多次,但又有多少人去深究成本与价格的概念所指?当我弄清价格其实是成本的一种特例——市场揭示出来的成本时,我是很吃惊的,既惊讶于这些概念内涵的深刻,也惊讶于我自己学习的疏忽。 写到这里,似乎应该总结几个方法去提升学习知识本质的能力,但想来想去并没有任何可以讨巧的方法,事实上,讨巧本身就是惰性的一种,而学习、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克服惰性的过程,学习之苦也正是学习之甜。 (原文完) == Felix简评 == 觉得好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文章了,句句切中要点。 在计算机学科,现在新技术太多了,硬件、软件、网络、架构设计……满满当当,任何一部分在任何一个层面上都学不完。甚至有很多新的技术你还没能完全掌握,就已经被淘汰了。怎么办! 好办!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,只要在掌握了底层知识的基础上,适当开阔眼界,那么就根本不必烦恼知识爆炸带来的问题。 然而底层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枯燥、晦涩,并且“很难立刻发现其实际用途”。例如,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课,课本通常都非常理论化,内存分配策略,进程调度,生产者消费者,竞争,同步,互斥……学生们往往在学的时候不知所云,学完以后不知何用。然而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,如果开发者对于这些知识缺乏了解,那么灾难就在所难免了。 反映到实际就业来说,大部分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代码都没多少项目经验,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如北大青鸟,能够让一个人在数月内学会某个开发技术。然而那些业内顶级的公司(例如NTMGB等公司),往往并不愿意招那些培训过的,而是选择校园招聘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科班出身的毕业生学习过基础知识,尽管不能马上干活,但是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比那些培训人员做的更好。 (简评烂尾) 注:NTMGB是指网易、腾讯、微软、谷歌、百度。 Generated by Bo-blog 2.1.0